男儿不避死 九江起风雷
海澄(今龙海)人杨衢云是福建革命志士的杰出代表。1895年,他和孙中山一起筹组香港兴中会总会,被推为会长,准备广州起义。广州起义因泄密失败,杨衢云遭清政府通缉,虽转赴海外,仍不忘与当地反清秘密团体联系,积蓄力量。1900年,他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决定趁义和团运动之机在广东惠州起义。为团结革命力量,他主动辞去兴中会会长,推荐孙中山继任。他说:“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,我一向愿意牺牲生命,毫不顾惜,何况会长一职!”10月6日,起义军打响第一枪,屡败清军,队伍发展至2万多人,但因武器弹药供应不及陷入困境,惠州之役失败。
两广总督悬赏3万元求购杨衢云首级。面对危难,杨衢云镇定自若,谢绝革命党人出洋避难的劝告,慨然道:“男儿死则死矣!何避为?吾宁授徒以养妻儿,不忍侵蚀公款,俾立一好模范,为同人先。”白天,他为安排避居香港的起义军战士疗伤、膳宿而奔波,晚上,在家办夜校以维持生活。1901年1月10日,杨衢云正在授课,遭清政府买凶枪击,次日不治逝世。孙中山闻知噩耗,悲痛不已,表示“衢云死矣,予承其志誓成民国。”
1911年10月10日,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,福建革命志士在全国各地纷纷响应,助燃了最终推翻清王朝、埋葬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燎原革命烈火。
1903年春,一群忧时爱国的闽籍知识分子聚集上海三山会馆,发起建立旅沪福建学生会,“藉以联络海内外学生,与全国有志之士通声气”,闽县(今闽侯)人林森为会长。学生会很快成为联络沪、榕、长江流域乃至日本东京等地闽籍志士的枢纽。
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,林森大量调查日本人在闽活动,口述而成《闽警》一书,警告同胞正视日本对福建的侵略野心。时任日本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读此书后,非常惊愕,说:“日人秘密图华,尽被《闽警》揭出,不可谓中国无人云。”
中国同盟会成立后,林森率旅沪学生会全体会员加入,从此开始直接追随孙中山的反清革命生涯。1909年,他开始在江西九江组织“浔阳阅书报社”革命团体,吸纳各行业精英入社,暗中联络和策反驻九江新军,请他们操练社员,为日后九江起义创造条件。
武昌起义的消息传至九江,林森将刊载有起义消息的报纸圈点后贴在书报社门口。江西巡抚冯汝睽率一支清军到九江候船,准备赴武汉镇压革命,下级军官和士兵经过书报社门口,情不自禁地驻足看报。林森连忙拿出凳子、茶水、面巾招待他们,不失时机地宣传武昌起义的真相。这些官兵回到军营后,传播所闻,军心动摇,许多官兵拒绝上船去武汉,冯汝睽无可奈何,只得将军队撤回南昌。
1911年10月24日,林森全力策动,九江起义爆发,起义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九江城。九江是扼长江咽喉的中游重镇,它的光复,切断了清军从长江下游增援武汉的补给线,有力支援了武昌起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