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?近百年来,我们曾经走过若干弯路,几经反复,教训深刻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,这个问题依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、认真加以解决。这里谈谈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该具有的三种精神。 继往开来的精神。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。古往今来,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家园的艰苦奋斗中,一代接一代地积累、继承、创新和发展,铸就了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独树一帜、自成体系,是一个与时俱进、历久弥新的历史范畴,记载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、崇高精神,早已同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融为一体,是永远割不断的精神命脉,也是中华民族永葆青春、开创未来的强大历史基因。习近平同志讲得很清楚:“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,如果丢掉了,就割断了精神命脉。”他强调,要把握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的重大课题,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、紧密结合起来,在继承中发展,在发展中继承。因此,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,我们主张历史与现实的统一,尊重历史而不能割断历史,具备继往开来的精神。不能继往就不能开来。不很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是难以开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的。 科学扬弃的精神。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,从形成到发展,经历了数千年不间断的漫长过程,走的是一条富有个性的独特发展道路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然是一个历史范畴,就必然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,从而打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印记。因而,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是单一的、纯粹的、一成不变的体系,而是以积极健康、向上向善的优秀文化为中坚和主导,多元互补、彼此渗透,精华和糟粕杂陈的复合文化形态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早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,把历史问题简单化,固步自封,是古非今,同无视、曲解乃至杜撰历史一样,都不是对待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。我们主张坚持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的方针,坚持科学扬弃的精神,从实际出发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文化观。我们不赞成厚古薄今、以古非今,也不赞成简单地从形式上去模仿甚至复原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定仪式。 以人为本的精神。近百年来,对文化词义的界定,见仁见智,各有依据,可谓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。尽管如此,就其本质来认识和把握,仍可以看到一个相似之处,即立足点都在人。在这个问题上,我们赞成这样的见解,即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,它既以经济发展为前提,又通过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反作用于经济,从而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。因此,我们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的问题,通过以文化人,达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目的。五千年来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华儿女的道德情操、精神追求、文化旨趣和人生价值,成为凝聚民族意志、维护国家统一、反抗外敌欺凌、谋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力量。这样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,不知不觉地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。《周易》说的“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”,讲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。在新的历史时期,以文化人仍然是文化建设的神圣使命,需要以人为本的精神。春雨润物,任重道远。作为文化人,唯有慎终如始、持之以恒,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奋斗,方能不辜负时代的重托。 |
相关阅读:
- [ 01-13]欧洲多元文化政策的困境
- [ 01-05]“微文化”:当下文化之名片
- [ 01-05]山水文化“神秘重组”疑点重重
- [ 12-31]“网络拼酒”不是狂欢,是愚蠢
- [ 12-30]大学生“打工文化”怎样落地生根
- [ 12-29]网络斗酒不良酒文化
- [ 12-26]“禁过圣诞节”是文化的高级黑
- [ 12-25]村庄消失不能割裂村庄文化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