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十月围城》为何非要“春哥”这个噱头?
再看影片的剧情本身,为何要在影片中增加一个为父报仇的“打女形象”,而且是贯穿全剧?在男性“革命者”(大部分还不属于革命者)居多的情况下,要增加一个“女革命者”,也就必然要是一个“刚烈”“先进”的女性,而“春哥”虽说长得“中性”,但外表始终显得“孩子气”,再加上作为人气偶像人物的她,出场出现“笑场”,也是情理之中了。
“春哥”,一个风靡在青少年中的偶像人物,其票房的号召力可想而知。“李宇春处女作电影”,这个噱头的吸引力可想而知,也难怪陈可辛会不遗余力的邀请李宇春的加盟了。可这部“悲壮”色彩的革命题材影片加上“春哥”合适吗?
“春哥”,这个某类群体的人物偶像,其知名度的与日俱增很大程度上离不开“求异”“另类”思想的推波助澜,并与“追求一夜成名”“炒作”“恶搞”等社会浮躁风气有很大关系。而硬是把这位“偶像”放进这部“悲壮色彩的革命历史题材”影片中,就有点类似于为满足功利主义的需要,在“阳春白雪”中添加点“下里巴人”,这也不得不说是《十月围城》的一丝遗憾。
相关新闻
- 2009-12-29《十月围城》让领导先走
- 2009-12-29《十月围城》:中国式大片的新路
- 2009-12-28《十月围城》:简单的信仰 昂贵的民主
- 2009-12-23《十月围城》:香港电影的转型之作
- 2009-12-23《十月围城》众有大义如微尘
- 2009-12-23《十月围城》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
更多>>视频现场
相关评论>>
|